喜讯:中国“人造太阳”获得重大突破
在人类探索终极清洁能源的征程中,可控核聚变被视作“圣杯”——它以氘、氚为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1升海水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无温室气体排放、无长寿命核废料,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而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正是当前全球磁约束聚变领域的核心装置
在人类探索终极清洁能源的征程中,可控核聚变被视作“圣杯”——它以氘、氚为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1升海水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无温室气体排放、无长寿命核废料,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而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正是当前全球磁约束聚变领域的核心装置
昨天,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成都闭幕。在这一被誉为“聚变领域奥林匹克”的盛会上,总部在上海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设立展位,向各国专家展示了公司下属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简称西物院)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
2025年5月,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中国环流三号”控制室里的屏幕突然亮起一串醒目的数据: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聚变三乘积突破10²⁰量级。随着总工程师按下“实验成功”确认键,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意味着我国“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工博会上抛出的重磅消息,让核聚变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将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聚变装置“环流四号(HL-4)”,这款“迷你人造太阳”把堆体体积压缩至传统装置的1/10,建造成本较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降低60%以上,单台造价可控在百亿级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东方超环)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被誉为 "人造太阳"。该装置旨在探索可控核聚
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的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
9月24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中国聚变公司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它代管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背后还有中国石油
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该装置暂时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国核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这家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国家队企业,将以上海和成都为双中心,构建起我国聚变能源研发的创新矩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计划在上海新建的(HL-4)高温超导
2025年9月25日,上海——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一家名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企业首次亮相,便带来了重磅消息:他们计划在上海建设新一代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在聚变反应中的实际应用。
在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这家被业内称为核聚变“国家队”的企业证实,将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的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
当DeepSeek掀起AI浪潮,“杭州六小龙”成为现象级话题。解码“杭州六小龙”奇迹,探索人才环流如何重塑全球新格局,在《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不寒而栗!哪怕我们实现了《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那个维持着欧洲温暖、稳定着全球气候的巨大海洋传送带,也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彻底停摆,将地球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气候混乱。